子宫内膜的厚薄对孕育小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自然受孕还是辅助生殖技术下的人工受孕,子宫内膜过薄,就像“种子发芽的土地”过于贫瘠,即便拥有再好的精卵结合“种子”,也会直接导致妊娠失败,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01
子宫内膜分为:
功能层和基底层。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雌二醇)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基底层在月经后再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创面,重新形成子宫内膜功能层。
02
为什么子宫内膜成了薄型贫瘠土地呢?
子宫内膜厚度≤7 mm可称为薄型子宫内膜;也有研究推荐将6 mm作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阈值。导致子宫内膜过薄的原因有:
1.反 复宫腔操作:常见的就是人流、清宫手术等,会使子宫内膜的血管系统遭到破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P)的表达下降,从而导致局部血供较少,子宫内膜生长迟缓,容受性降低,甚至形成瘢痕化和内膜粘连。
2.感染:生殖道结核、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均会破坏子宫内膜,其中常见的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结核病灶、产褥期的感染、取环后引起的继发感染等,引起基底层粘连受损。
3.药物因素:如长期使用避孕药,改变了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应答,子宫内膜呈低反应状态,促排药物应用不当无竞争性拮抗雌激素受体,也会影响内膜增殖。
4.黄体功能不足:此患者因雌孕激素的分泌、子宫内膜分泌样转化等会受影响,使得内膜增生受限,致内膜过薄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03
子宫内膜过薄的治疗:
宫内膜过薄可以多种方法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因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激素疗法:如果是缺乏雌激素的,使用雌激素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主要通过补充雌激素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发展,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此法可以通过口服、阴道给药等方式进行。对子宫内膜过薄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宫腔镜手术:对宫腔黏连患者来说,宫腔粘连分离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手术通过宫腔镜腔镜下直视下腔镜下冷刀、电切分离粘连带,恢复宫腔正常形态和功能。然而,手术本身也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新的损伤,术后复粘率较高,尤其是中重度粘连患者。
3.抗凝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维生素E、等,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间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
4.机械性刺激:如子宫内膜搔刮术等方法,可以通过物理刺激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增厚。
5.宫腔灌注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可以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血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都可以分泌 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是疗效不乐观。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参与细胞生长和代谢,能与子宫内膜中的生长激素受体结合,促进内膜生长,诱发释放细胞因子,增加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调节子宫内膜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妊娠率。可以宫腔灌注或皮下注射方法,均能增加增厚子宫内膜厚度的效果。
6.新治疗进展:
①佩朵®硅橡胶子宫药物支架:佩朵®硅橡胶子宫药物支架系统为子宫内膜过薄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该系统采用医用级硅橡胶材料,并与雌激素结合,实现靶向药物释放,可以持续释放雌激素60天,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患者在术后内膜增厚和减少再粘连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②富血小板血浆(PRP)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机制: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抗炎、预防感染;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细胞迁移、起生物支架作用,提高怀孕率。
③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用于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干细胞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组织结构、腺体数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微血管生成明显增加,纤维化减少,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率有效提高。
7.中医治疗:主要是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中药一般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佐以健脾、疏肝之剂,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效果。针灸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