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这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基础。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后,应尽可能减少与之接触。例如:
针对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时。外出时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和更换衣物,减少花粉残留。对于尘螨过敏者,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织物,使用防螨床上用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降低室内湿度至 40%-60%,可抑制尘螨生长。避免饲养宠物,若家中已有宠物,尽量让宠物待在户外,不让其进入卧室等生活区域,经常为宠物洗澡,减少皮屑和毛发在室内的飘散。
针对食物过敏原: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有已知过敏食物成分的食品。在餐厅就餐时,要向服务员说明自己的过敏情况,防止误食过敏原。对于不确定是否过敏的食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明确过敏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食用。
2. 药物治疗
控制药物:需长期每日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是控制哮喘有效的药物。通过吸入装置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使用后需及时漱口,防止口腔念珠菌感染。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可阻断白三烯的炎症介质作用,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轻度哮喘患者单独使用,或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用于中重度哮喘患者。
长 效 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可舒张气道平滑肌,作用持续时间长。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增强抗炎和平喘效果。
缓释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缓解药物:在哮喘发作时按需使用,用于迅速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哮喘症状。
短效 β₂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 选药物。通过吸入给药,能在数分钟内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约 4-6 小时。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舒张气道平滑肌,与 SABA 联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哮喘患者。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可口服或静脉给药,能快速减轻气道炎症,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不良反应,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3. 免疫治疗
脱敏治疗:也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将诱发过敏的过敏原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等方式,让患者逐渐接触并适应过敏原,从而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减轻过敏症状。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 3-5 年,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获得长期缓解。
生物制剂治疗:对于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使用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可特异性结合 IgE,减少 IgE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哮喘症状。生物制剂通常需要皮下注射给药,价格相对较高,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应了解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个性化哮喘行动计划: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哮喘行动计划,包括日常用药方案、哮喘发作时的应对措施、何时需要就医等内容。患者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病情:患者可使用峰流速仪定期监测呼气峰流速(PEF),记录哮喘症状和用药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若 PEF 值低于个人佳值的 80%,或哮喘症状加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上一篇:
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哮喘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指的是哮喘症状突然加重,导致呼...
哮喘的治疗确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控制目标旨在...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特征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