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下是针对肛周脓肿相关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肛周脓肿的定义
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该病是肛瘘的前身,发病后患者会出现高热、肛门疼痛等症状。肛周脓肿感染源是肠道细菌,感染灶存在蔓延和扩散风险,患者很少可以自愈,大部分都需要手术治疗。
二、肛周脓肿的易感人群及预防
易感人群:
肛周脓肿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此外,免疫功能弱的人发病率会高出普通人群数倍,如糖尿病患者。
预防措施:
及时纠正腹泻,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腹泻引发肛周脓肿的风险都极高,所以应及时治疗腹泻。
避免熬夜,熬夜和生活没有规律会降低免疫力。
不过度饮酒、吃肉、吃海鲜。
避免连续加班和长途奔波。
控制好血糖。
三、肛周脓肿的症状及引发肛瘘的原因
主要症状:
肛门疼痛:低位脓肿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肛门疼痛;而高位脓肿患者则可出现坠胀和便意不尽感,但无论是疼痛还是坠胀,共同的特点都是症状逐渐加重,直至脓肿破溃。
肛周出现包块:可在肛周触及包块,触碰疼痛明显,排便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包块明显突出表面皮肤。
持续性发热:由于脓肿内部有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发热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流脓血:脓肿破溃后会流出脓血,疼痛会随之减轻。
引发肛瘘的原因:
肛周脓肿属于疾病的早期阶段,自然发展或手术引流后可形成肛瘘。原因是患者的感染源在肠道,细菌种类多、浓度高。时间日久,感染入口就变成内口,细菌源源不断从内口进入感染灶,慢慢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感染腔道而发展,形成肛瘘。
四、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
由于肛周脓肿很少可以自愈,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明确且可以治的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法:
治疗方法:适用于脓腔范围小、内口明确的低位脓肿。
切开引流:适用于范围较大、内口不明确的大范围脓肿和高位脓肿。引流后脓肿缓解,待肛瘘形成后,再择机进行肛瘘手术。这种方法又称分次手术法。切开引流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是等到脓肿长熟后切开引流效果好,这个时候大概是脓肿发病的3~5天左右。切开之后需要在切口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目的是防止切口过早愈合,再次形成脓肿。
五、肛周脓肿术后的护理要点
术后早活动:建议术后早下床活动,增加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促进创口愈合。同时还有利于局部引流,加快康复速度。
饮食管理:术后应摄入足量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和修复机体以及细胞生长所必需的。患者术后可以食用一些富含胶质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脚、鱼头等。同时,术后1~2天内应以无渣或少渣的流汁、半流汁饮食为主,如藕粉、米粥、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和不适。随着伤口的愈合,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合理换药:术后患者应根据医嘱合理换药,直至愈合。坚持到肛肠科进行专科换药,医生在换药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伤口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伤口应密切观察,保持清洁和干燥。比如便后应使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用力擦拭,以防伤口出血或感染。
排便管理: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伤口出血或疼痛。可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排便。如果出现便秘,可以使用开塞露等药物辅助排便。
肛周脓肿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术后护理,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上一篇:
活血法治肛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