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与症状
肛门肿胀、疼痛。
全身不适、寒热交作。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诊断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未成脓期)。
中医诊断:肛痈(大肠湿热)。
三、治疗
治则:
清热解毒活血。
方剂:
内疏黄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芩、焦栀子、黄连、赤芍、当归、槟榔、木香、薄荷(后下)、桔梗、大黄、连翘、甘草。
加减:二诊时,诸症减轻,将大黄改为熟大黄并减量,加薏苡仁、牡丹皮、皂角刺。
煎服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前服。
四、疗效
二诊: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肛门肿块缩小,压之仍觉轻度疼痛。血常规指标有所下降。
三诊:服上药后诸症消失,大小便正常,肛门肿块进一步缩小,压之已不觉疼痛。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
五、预后与调理
建议采用热水熏洗、坐浴肛门善后,后随访3个月未见发作。
六、分析与总结
病因病机:肛周脓肿(未成脓期)的基本病机是大肠湿热,因湿热下注大肠,气血凝滞,热毒蕴结肛门而成。
治疗原则:病变早期中医主张以消为贵的原则,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向肛瘘发展。
方剂解析:内疏黄连汤加减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溃坚的功效。方中黄连、黄芩、焦栀子、大黄等泻火解毒、燥湿泄热;赤芍、当归活血散瘀止痛;槟榔、木香理气行滞;薄荷、桔梗、连翘疏风散结以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用药: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如将大黄改为熟大黄并减量,加薏苡仁、牡丹皮、皂角刺等,以加强疗效并防止损伤正气。
预后调理:配合中医外治法以热水熏洗坐浴肛门调理善后,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有助于巩固疗效并预防发作。
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疗效。通过清热解毒活血的治法,结合内疏黄连汤加减方及加减用药,以及预后调理措施,成功治了患者的肛周脓肿并防止了病变向肛瘘发展。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