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妈咪的饮食越来越丰盛。可是,如果孕期过量摄入营养,就很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下面,豆豆妈亲子特邀资深妈妈将为你介绍妊娠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准妈妈小甜化名听说“妈妈多吃水果,宝宝生下来才会白嫩、水灵”,天天瓜、果、梨、桃不断。可是,为她做孕期检查的医生却她:这样猛吃水果的结果,只能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几率。她这才纠正了狂吃水果的错误饮食习惯。
豆豆妈了解到,随着近几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如饮食中能量过高、活动减少、摄入水果过多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原先的3%上升到6%~7%。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妈妈和胎宝宝产生危害,具体表现为:
1、妊娠糖尿病对孕妈妈的危害:
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3%~30%,是正常孕妇的3~5倍。
2自然流产率高,高达15%~30%。
3继发感染率高,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率,高达7%~18。2%;产后感染率高且较严重。
4羊水过多,加重孕妇的心肺负担,诱发孕妇心肺功能不全,其发生率为10%~25%。
5分娩时子宫收缩力差,引起滞产和产后出血。
6手术分娩率增多。
7由于前述因素,使孕母围产期死亡率增加。
8再次妊娠时,妊娠糖尿病**率高达33%~56%。
2、妊娠糖尿病对胎宝宝的危害:
1妊娠糖尿病孕妇过多的糖分使胎长得比较大,容易出现重量超过4000克的巨大胎儿,其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10倍。
2孕期高血糖或低血糖均可能导致畸胎,畸胎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2~3倍。
3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0%~15%。高血糖影响胎盘的血氧供应,供氧减少,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而孕36周后,胎儿对氧的需求量增加,严重时甚至造成死胎。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孕妈咪更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9种孕妈咪要警惕妊娠糖尿病
1、身体过胖者。若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4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应提高警惕。
2、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
3、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时,本人孕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4、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5、孕期**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称霉菌性阴道炎。
6、以前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7、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8、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者。
9、这次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者出现羊水过多。
如果你是上述9种孕妈咪之一,也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妊娠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妊娠糖尿病的6种方法
1、应严密监测糖尿病孕妇的血压肝肾心功能、视网膜病变及胎儿健康情况,**在怀孕前即已开始
2、怀孕前有效控制糖尿病因为胎儿严重的畸形是发生在怀早期67周内。
3、避免酮症的发生主食每日应吃300400克,分56次吃,少量多餐并多次胰岛素注射
4、妊娠期糖尿病应勤查血糖及时增减胰岛素用量。
5、妊娠后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及早进行治疗。
6、密切监测胎儿大小及有无畸形定期查胎心及胎动。胎儿有危险信号出现,应住院由医生决定引产或剖宫产。
那么,那些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应该如何调整饮食习惯呢
降低血糖的6种方法
1、控制饮食,保持健康体重。糖尿病病人每日总能量的设计量以维持健康体重为原则。可以身高米的平方乘18。5作为健康体重的下限,身高米的平方乘24作为健康体重的上限。超重或肥胖者应再加限制,消瘦者可适当放宽能量摄入。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糖尿病病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能量应为总能量的55%至60%。在碳水化合物时,尽可能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健康体重0。8至1克计算,占总能量的15%至20%,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40%至50%,孕妇、乳母、儿童、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脂肪按每日每公斤健康体重0。6至1克计算,不超过总能量的30%,植物性脂肪应占脂肪总摄入量的40%以上,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的吸收,降低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以30克左右为宜。
4、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病情及治疗有关的微量营养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锌、铬、钒、硒、镁等。
5、减少食盐摄入。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
6、合理分配饮食、安排餐次。每天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可酌情采用少食多餐、分散进食的方法,以减轻单次餐后胰腺的负担。
北京妇科医院 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产科医院是一家以国际医疗理念为主导的新型专业妇儿医院,医院坐落于北京“绿肺”版块,紧邻 “城市氧吧”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18,000平方米...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上一篇:
春季孕妇注意四种过敏症状下一篇:
孕前中医调养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