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原因:机械性损伤
肛裂常见的直接原因是 肛管皮肤在排便过程中被过度拉伸或撕裂,具体诱因包括:
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时摩擦或撑裂肛管皮肤。
排便费力导致肛门压力骤增,加重损伤。
频繁排便刺激肛管黏膜,引发局部水肿和脆弱性增加。
排便习惯不良
如厕时间过长(刷手机、久蹲)、用力过猛等。
二、根本原因:局部缺血和愈合障碍
肛裂发作或长期不愈,与 肛门内括约肌痉挛 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密切相关:
内括约肌痉挛
肛裂疼痛引发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导致肛管压力升高,进一步减少裂口处血供,形成“缺血-痉挛-缺血”恶性循环。
血供薄弱区
肛管后正中线(85%的肛裂发生于此)是肛周血管分布的薄弱区,更易因缺血而难以愈合。
三、其他诱发因素
解剖因素
肛门狭窄、先天性肛管发育异常(如肌肉过紧)。
炎症刺激
肛周湿疹、克罗恩病、结核感染等导致肛管皮肤脆弱。
外力损伤
肛门指检、肛交、分娩等外力直接损伤肛管。
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四、肛裂的典型症状
排便时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便后可持续数小时。
便后少量鲜红色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带血。
肛周瘙痒或潮湿:裂口分泌物刺激皮肤引起。
发作:急性肛裂未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病程>6周)。
五、如何预防肛裂?
保持大便软化
多吃高纤维食物(燕麦、芹菜、苹果),每日饮水1500-2000ml。
可短期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缓解便秘。
改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如厕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久蹲用力。
避免刺激
少吃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用粗糙纸巾擦拭。
适度运动
提肛运动(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次/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六、何时需就医?
疼痛或出血持续1周以上。
发作的慢性肛裂。
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警惕感染或肛瘘)。
怀疑合并其他疾病(如克罗恩病、肿瘤)。
七、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急性期)
外用药:硝酸甘油软膏(缓解括约肌痉挛)、利多卡因凝胶(止痛)。
坐浴:40℃温水坐浴10-15分钟/次,每日2-3次,促进愈合。
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切术:松解痉挛肌肉,改善血供。
肛裂切除术:清除慢性溃疡及瘢痕组织。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上一篇:
上厕所大便带血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