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直肠脱垂)是一种肛门疾病,其中肛管外翻并脱垂于肛门外。以下是关于脱肛的详细解析:
症状表现
出血:
一般无出血,但在大便干燥时可能擦伤粘膜,导致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上有血,出血量较少。
脱出:
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
随着病情发展,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可能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复位。
潮湿:
部分病人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导致潮湿感。
粘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坠胀:
粘膜下脱可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感。
部分病人还可能感到股部和腰骶部坠胀。
嵌顿:
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发炎肿胀,导致嵌顿。
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
病人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干结、疼痛坠胀加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肠梗阻。
危害
粘液刺激:直肠脱出导致肠液流溢,刺激肛周皮肤,引起肛门瘙痒,可能导致肛门湿疹等疾病。
粘膜充血水肿:直肠脱出、回缩,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大便带血。
感染: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
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发生肠梗阻。
预防关键
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肛门功能锻炼,改善肛门功能、增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及时治疗疾病: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脱垂的疾病,如慢性腹泻、便秘、百日咳等。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清洁卫生: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便后用软纸擦肛,睡前用温水洗肛门部,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便时不要长时间玩手机、用力排便。
产后休息:女性自然分娩后注意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应及时治疗。
提肛运动:经常做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对预防脱肛有一定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脱肛的发生,保护肛门健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